Explore

柴静最新一期的朱令案采访,在这里可以免翻墙观看,带字幕 v.xmflsct.com/chaijing/

首页的友友们,这是一条毛象求职(求内推)帖。在荷兰艰难上岸的本人,目前正在重归企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到处鼻子碰灰,于是想来毛象拓展拓展职业资源和人际网络。简单介绍介绍自己:曾经供职苹果,谷歌和 British Council,主要负责创意类和艺术项目的执行以及管理。工作之外有个项目叫做「假艺术节」& 冬眠中的播客「道听途说」,可能也有很多象友因为这个小事情开始关注我。大型靴靴!

没错,我就是那个工作单位和研究方向无限割裂的纯血文科艺术生。虽然确实对独立剧场和行为艺术有点研究以及一些自认为还算中肯的见解,但是本人并不想成为白人艺术世界中那个极其次要,可有可无的ornament,更不想跟阴沟里的中华文艺事业有半点关联。百分百热爱的事情,就要百分百用尽全力守护。

所以,两只脚走路,求职方向还是回归主线任务,project management 和 operational management。目前在看的机会比较多还是集中在 FinTech 以及在线流媒体企业。象友们有任何建议都欢迎私信交流,谢谢大家。

回国了发现我这个个人毛象站居然已经被墙了,主域名及其它子域名还无影响。所以是墙检测到毛象或ActivityPub直接封禁?

@board

如果有象友生活在厦门或偶来厦门,推荐尝尝“际渊的茶” :NNMR37:

因为我本身胰岛素抵抗,很少外食饮料。但是这一家用虹吸壶萃取茶,无糖也确实是无糖(很多饮料店的无糖是‘不另外加糖’)

最主要的是!这家茶主打的饮料店,参与多元支持项目和融合教育,给心智障碍青年和其他障碍的青年(我猜是听障人群?)提供就业平台,参与工作,融入社会。

我最开始是被虹吸壶吸引,但逐渐被屏幕里的制茶展示所感动。因为屏幕里右边的女士全程在用手语翻译讲解。在我等待制茶的过程中,旁边的展示画册是手写的各种解释,还有简单手语的互动。门口也有“给星星的孩子更多支持和理解”的海报。

很好喝,推荐瑞香乌龙奶茶!

我边喝奶茶边查阅这一家相关活动的资料,际渊的茶参与了今年“厦门市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试点项目”。目前此项目已经服务了厦门特殊教育学校40余名学生(包括2022届毕业生在内)。

“慈善和社工、学校、企业、家庭联动融合”

“工作给予的不仅是物质保证
还有生命平等选择的机会
多元支持促发展
融合共进向未来
愿更多的力量参与其中
让心智障碍青年融入社会
实现美好愿望”

马一龙又引起了一波搬家毛象的潮流。每每有大批推特难民涌入的时候, @tooot 等第三方应用会再被密集提及。估计和上次难民潮一样,涌过之后很快就要退潮了。

ins上刷到Rijks最近欢天喜地地迎回了一幅伦勃朗的画,The Standard Bearer(图一)。维基上看了一下,交易的过程很有趣。2019年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准备卖出这幅画,法国立马把这幅画划定为国家宝藏,30个月内有出口禁令(给国内博物馆时间筹钱)。结果卢浮宫没筹够钱 :ablobjoy: ,最后放弃了购买权,荷兰政府马上跟进和Rijks联合买下了画,总价1.75亿欧元,政府出了1.5亿欧。交易完成后画会在荷兰各个省的博物馆展览一圈,然后回到Rijks作为永久藏品。

说这个交易有趣是因为2016年的时候也有两幅伦布朗的肖像画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卖出(Portraits of Maerten Soolmans and Oopjen Coppit,图二)。两幅画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一组,最理想的情况是不要拆分卖掉。本来Rijks和卢浮宫约好了一家出一半的钱,也跟卖方约定好了1.6亿总价,结果卢浮宫一直没搞定筹款。Rijks有点等不下去了,准备跟荷兰政府合买,法国政府不乐意,也准备下场出资为卢浮宫买其中的一幅,差点搞成外交问题。最后荷兰和法国政府出资完成了合买,两幅画会在两家博物馆轮流展出。Rijks的director Taco Dibbits在纪录片里聊起这段的时候还是有点闷闷不乐。估计这次小哥应该挺开心了吧,哈哈。

今年的新闻:en.wikipedia.org/wiki/The_Stan

纪录片:imdb.com/title/tt11744472/

根据我们查证,阮晓寰的妻子贝女士的推特@ ruanxiaohu32309 已被注销,系统显示不存在。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苏雨桐@ Suyutong 在其推特表示,贝女士5月31日与外界失联。6月2日,苏在推特说明,贝女士目前是安全但没有手机,无法与外界联系的状态。目前,我们暂时无法与贝女士取得联系。

网友投稿
5月26日,北京。
有公众号曝出,因从去年10月至今,拿了7个月的“低保工资”,已经难以维持生计,北京某设计院6名设计师集体罢工。
评论区大量设计师表示自己存在相同的遭遇。

兰州大学学生在课堂上醒来,发现ppt上正在展示反动观点:抗美援朝的一得九失。于是拍下举报。校方复核课堂录像后发现教师当时正在批判该反动观点。

吃了就睡睡醒了就举报的你国大生格外有一种畜感……

今天看见一个ig上的香港资讯号也报道了国泰航空事件,浏览了一下评论区,从港人视角看看这件事:
1. 工作人员的谈话抱怨发生在休息室,在客户面前服务还是达标的,并未在客户面前表现出歧视。
2. You can not have it在那个语境下,更好的理解是“如果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就没办法拿给你呀”,而非“你不讲对我就不给你”的刁难
3.这个举报者在听到同行者和工作人员因为语言障碍沟通不畅时,熟悉三种语言的他没有当面帮助,而是录下来事后发小红书,这不是一个体面的行为
4.网上曝光的疑似歧视的对话,是工作人员在休息室的私人谈话,偷录下来举报并得逞是在鼓励普通人告密。另一方面,一个人拥有某种想法,但表面上没表现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被监听抓出来,本质是不是抓“思想罪”呢?
5.在港住了11年,你真的还不知道这恶意从何而来吗?
在中国人还在从什么我们发展得好而他们堕落了,他们分裂国家这些集体叙事去理解问题的局面下,这些从小事看到权力的监控入侵私人生活的政治素养,不是十年八年能追上的。

最近准备荷兰融入考试的社会常识部分,一边痛苦地背单词一边感慨考试内容的设置确实对移民来说非常受用:有宏观的关于荷兰的历史、政体、公民权利等等内容,也有更具体的关于租房买房,垃圾分类,家庭医生,小孩上学等等非常详细的介绍。很多东西是我在荷兰五年都不知道的,比如我以为很多人丢在街上的旧家具是等着别人捡走,现在才知道其实是要给市政厅的垃圾处理部门打电话预约专车过来把家具拖走;比如面对一些非健康类的问题,像夫妻吵架,也可以咨询家庭医生;再比如种种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在我的“常识”里属于天上掉馅饼的福利。教材里也几乎是苦口婆心地说虽然宗教自由但是女孩的割礼在荷兰是违法的,家暴和体罚儿童是违法的,如果碰到家暴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寻求庇护。我在一个中国人准备考试的微信群聊里看到有人问“如果你女儿的室友是同性恋你该怎么办”这道模拟题为什么不能选“搬家”,更意识到这个考试对各种不同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的移民之必要。常识,其实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东西,一个人可以在海外生活多年,看似拥有更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却依然保留着原生环境培养出来的常识系统。这次备考不仅让我第一次非常系统地了解了这个我自以为熟悉的国家的常识系统,也让我看到了在西欧/北欧social democracy的框架下,“大政府”意味着什么。

(也很好奇其他国家申请永居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考试?)

听了编程随想的妻子对他的介绍,觉得阮晓寰真是无限近我心中的理想人格:首先是安身立命的本事+极简生活方式,这是一切的基础;其次是充实的精神生活+温馨的二人世界,既不沉沦也不偏执;最后是尽可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却也不回避风险,兼备智慧和勇气。人生在世,如果连真实的想法都不敢表达,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只是想做个纯粹的人,就已经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了。

youtube.com/watch?v=TDiWD2JI2M

李志被禁时候你们想算了算了,这些小众的叛逆文青还是太激进了,少搞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卡姆被禁的时候你们想哎呀没办法,吸毒害人,沾了毒品真的不好说。
董瑶琼你觉得她是精神病,彭载舟你觉得他是想出名。时代革命你觉得都是臭港独,祖国统一没得谈,白纸革命你觉得他们都是一小撮胡闹分子,啥也不懂瞎胡闹。
从革命的自由到示威的自由到言论的自由,每一次你们找一个借口放弃一个自由的边界,对那些人的遭遇视而不见,到最后才发现,连说笑话听笑话的自由也没了。
自由的边界已经划到了最粉最红最蛆的中华田园犬的脚下。
我们渐渐会发现,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的事情越来越容易出现,越闹越大的事件越来越日常。